“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深国预首届美高毕业生返回母校任职
9月,新学期的深国预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新导师。她叫Helen Guo,是深国预第一届美高毕业生。本科毕业于迪堡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她,在纽约工作了三年后,辞去美国的工作,回到了深国预的“家”。
从国内到国外,从校园到职场,她对深国预的感情始终深厚。再次踏入校园时,青涩懵懂的小女孩已经出落成秀外惠中的大姑娘,昔日的校舍也因为史无前例的发展壮大,变得迥然不同。Helen感慨地告诉我们:“我发自内心感恩母校的认可和培养,感谢她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继续在这里成长,为母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01
重逢
和深国预重逢的这天,距离Helen高中毕业已经快十年了,看到母校的变化,她心情十分激动:“母校在不断发展,越来越成熟了。学生拥有了更大的校舍和公寓,设施也更加完善。图书馆、游泳池、艺术教室的灯光和布置,小而精,颇有国外学院的味道。学生的课程很丰富,有了更多选择。”Helen还发现,比如老院长对教育的那份坚守,老师和学生的相处方式,还是原来熟悉的味道。
成为导师后,Helen才知道,深国预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学校择优录用的。“尽管我是深国预的毕业生,但也同样需要与其他优秀老师一起竞聘,不仅要看个人的工作经历与专业素养,还需要通过三轮严格的筛选,最终才能确定能否得到这份工作。”Helen也告诉我们,导师团队工作氛围很融洽,虽然入职不久,但已经受到了不少来自优秀前辈和同事的照顾,相信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她能不断提升自己。
Helen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高中的同学们。当年的高中同班同学还有小几届的学弟学妹们,现在分布在全球各地,有的在美国读完了大学本科后还进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等名校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也有的已经进入职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无一例外,当他们听到Helen回到母校担任导师的消息,都由衷地为她高兴。
02
缘起
2010年的夏天,本打算去美国读高中的Helen因为和父亲参加了一场教育讲座而与深国预结缘。那时,在深圳读国际学校选择很少,大约只有三四所。很快,Helen和父亲选择了深国预,有几个原因——第一,成为深国预第一届美高学生,会受到很大的重视;第二,傅腾霄院长的办学团队和理念值得信赖;第三,当时的校园有山,有大教室,Helen很喜欢。
“深国预给我带来很多惊喜。”Helen一边回忆高中生活一边说。“我没想到国际学校会这么重视中文教育,学习的形式也很独特,中文老师让我们读散文然后写分析,考试也是论文写作的形式,提问方式也是开放性的。我还接触了课题研究,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考能力。”
接触了国际课程后,“反教条主义”和“批判精神”在她心里生了根,也为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科研项目奠定基础。《模范生神话:针对亚裔的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The model minority myth”: sexism and racism against Asian-Americans)以及《帮助情感虐待经历学生的有效方法》(Research project: effective ways to help students who go through childhood emotional maltreatments)这两个成功的研究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Helen是早产儿,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性格内向、害羞。经历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她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社交能力也变强了。
03
情谊
Helen记得当时仅仅15人的班级里,有一个特殊的存在,是一位亚裔美国人。她的父母想帮她找到文化认同,所以选择来到中国的国际学校。她不懂中文,没有中国朋友,和同学交流有障碍,所以比较消极,经常一个人在天台发呆。同学们知道后很关心,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陪她,或者写贺卡给她,用她能感受到的方式照顾她、支持她。这段回忆温暖了很多人。这位亚裔美国同学现在已经回到美国,依然和当年的同班同学们保持联系,情谊跨越了大洋,一直延续下去。
还有一位美籍老师和Helen的关系很好。申请大学的时候,老师为Helen写了推荐信。虽然后来因为个人原因老师回到了美国,但和Helen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发邮件问候对方、也在社交媒体上相互关注。老师在美国重新找工作时,Helen也已经毕业且在美国工作了三年,机缘巧合,轮到她为老师写了推荐信。“我没想到有一天能有机会为老师写推荐信,我感到很荣幸,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老师,为我的人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入职后再次见到傅院长,Helen感慨很深。没想到时隔多年,院长依然对自己记忆犹新。“没想到我和Helen十年后的再相会,是她回到高中母校工作,我的内心感到异常的激动。她是第一位到深国预就职的校友。在教育领域耕耘了60年,创办深国预18年,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了。这就是教育最动人的力量和魅力吧。”傅院长亲切、热情地向身边的老师们引荐Helen,对她在校的往事如数家珍。Helen觉得自己好像离开了很久,却又好像未曾离开过。
04
逐梦
Helen是深国预第一位自学AP心理学,并通过考试的学生。当时在国内,AP心理学还算是冷门科目,国内也没有专门的考场。要想参加AP心理学的考试,Helen必须提前在香港住一晚,在香港考试。
当时,深国预的老师们都知道她的情况,即使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老师也会专门指导她阅读中英文的心理学书籍和教材。Helen在初高中阶段就完成了《犯罪心理学》《梦的解析》等经典心理学书目的阅读。Helen还记得,当时的AP统计学老师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引导她买书、做题、考试。但凡遇上AP考试,导师都会爽快地通过Helen的请假申请,也会在考试后及时关心她的考试结果。
每到暑假,Helen和其他深国预的同学会参加公益支教活动。起初,这个团体只有几个人,后来,来自深圳“四大”的学生也加入进来,队伍越来越壮大,更是在当时成为了国内首个“中学生助学支教联盟”,是深国预首届美高学生的一大创举。他们帮助了很多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找回生活的正轨。也就在这时,Helen所学习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真正地帮助她解决现实问题,她见证了心理学给孩子们带来的积极力量。她开始在心理学领域深耕,本科阶段,学习心理学专业,研究生阶段,研究教育心理学。
Helen认为,成为导师后,她完全可以将自己熟知的心理学理论应用在工作中。“教育心理学充满正能量,它完全可以为学生和家长带来正面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学生心理疏导和与家校沟通。”
现在的Helen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她想帮助更多人逐梦。“作为导师,我不仅要帮助学生们实现学业的进步,申请理想的大学,我还想做他们灵魂和心理的导师,关注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的天赋与潜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交上实现全方位的提升,不断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正好和深国预的办学理念相契合。”
付出的汗水终将浇灌梦想之花,Helen Guo如此,深国预亦是如此。
办学十八年来,深国预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前行,将千余名学子送往美、英、加、澳等国顶尖高等学府。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每位毕业生和校友勇敢地追求梦想,成就自我。愿每一位深国预毕业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投身在被需要的每一个世界的角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19129547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