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刻板框架的多元理科少女
2022届 杨若梵 Claire Yang
录取名校: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伯明翰大学
2022届毕业生Claire Yang是一个安静的女生,声音很轻,却充满热情。她有旺盛的好奇心、涉猎广泛,但她更享受静静地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独立、稳重,也很多元,看过世界,也喜欢阅读。
Claire的妈妈是今年毕业典礼A-Level毕业班的家长代表,她说:“我始终坚信‘先做人再做事’才是培养孩子养成独立人格的基础理念,因此在深思熟虑后,我把精力放在孩子的习惯、健康和品味上,带她周游四方,去看世界的不同层面。” 也许是这个原因,Claire Yang很小就开始到处旅行,也曾只身一人赴新加坡留学,是个’看过世界’的孩子;她养成了丰富的兴趣爱好,在法语、文学、艺术和音乐方面都有涉猎。”
深国预中方副校长Kennis Li曾开玩笑说“Claire是被耽误的理科生”,这样说毫不夸张。Claire从新加波回国后来到了深国预,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她成功从艺术生转型理科生,直线超车。现在Claire,手里有4封录取Offer——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伯明翰大学和萨里大学。当然,升学成果不可衡量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当我们拆解Claire的高中生活,或许可以跳脱出“鸡娃”、“内卷”的世俗框架,看看如何在开放的教育理念下成为更丰富的“人”。
01
理科生的转型之路
当劣势转化为优势,就实现了完美逆袭,Claire便是这样。
刚从新加坡归国的Claire理科功底并不好,学起物理和数学难免有些吃力,常常因为考试失利而一蹶不振。记得有一次,临近国际考,Claire压力很大,在高数课上学着学着突然哭了出来,这是平日里形象“高冷”的Claire第一次在老师同学面前流露出脆弱的一面。数学老师Aimee见状马上找她约谈。Aimee老师手把手带Claire做题,听不懂的地方就耐心讲,讲到听懂为止。后来老师告诉Claire,说她很适合学数学,只是有些急于求成了。在老师的鼓励之下,Claire的高数很快有了进步。“那时的我根本不会想到自己能去曼大。回想起来,所有的学科进步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Claire感慨地说。
Claire高中经历了普高,新加坡高中和深国预三个阶段。正因为丰富的求学经历,Claire真正明白什么最适合自己。
Claire说深国预和新加坡的高中很像,都是国际化的课程和授课模式。但是她在国外的时候,总是觉得很难融入集体,也很难得和老师直接沟通,甚至学术成绩也受到负面影响。而在深国预,老师甚至校长办公室的大门都随时向她敞开,“和老师就像朋友一样”。作为学姐,Claire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第一点,在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很重要;第二点,遇到困难要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才能清楚地找到本质的问题并解决。”
学术成绩的进步让Claire越来越自信,她开始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参加深国预商业社和法语社。
去年考取南加州大学的学长Mason Su是商业社当时的社长,他很有耐心,带着社团成员们学习商业知识和技巧,参加线上商赛和赛前培训,玩模拟商业游戏。Claire说,参加商业社是自己学习经济学的启蒙,建立了基本的商业知识和商业思维。法国在Claire的心里是浪漫的代名词,因为家里有两位表姐是法国籍,从小听她们讲述在法国生活的经历,法国情结便在她心里孕育,一直到参加法语社后才开始绽放。在法语社,她学习基础法语、看法国影视著作、听法语歌,不仅圆了童年的梦,还加深了跨文化理解。
02
“艺术就像阳光、空气和水”
从小学习画画,高中转型理科会不会后悔?Claire说:“艺术对我来说,就像阳光、空气和水,是自然而然的存在。”
和很多人一样,从小学习油画的Claire,最初只是想发展一门特长。油画教会她的,不只是技能,而是培养了心性,养成了坚持不懈的品格。画画时,她觉得自己静了下来,时间过得很慢。“人静下来后会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我们观察世界不能浮于表面而要深入本质,会发现生活的更多细节和美好。”
她还学习钢琴和大提琴,虽然技艺不如油画,但依然为她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她学会了用音乐和艺术表达自我,解决问题,并构建自己想象中的世界——用ipad随手描绘一幅画报来表达对科学家的崇敬,制作一套刮刀油画来记录生活中治愈的瞬间,用一副素描来承载对生活的思考……艺术让她多了一种方式,去梳理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
Claire是幸运的,她摆脱了“理科生”刻板印象的束缚,自由浸润在艺术里。她说:“艺术是属于大众的。就算不是艺术家也能欣赏名画,就算不具备艺术技法,也能去解读艺术的内涵。艺术让我用美的方式去快乐生活,并将这种眼光应用于学习、生活和认识世界。”
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比起艺术特长,审美志趣和审美理念才能真正带给人幸福感和融合艺术眼光的处世哲学。
03
文学、旅行与思考
小时候,妈妈在Claire的墙上写下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寄托了对Claire的期盼。毫不意外,Claire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到好书还会主动写下读书笔记。Claire说自己最近在读的是有名的大众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和村上春树的《无比芜杂的心绪》,谈起书本内容和感想,她很是兴奋,热情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关于读书,有这样一个小插曲。童年的Claire因为太喜欢读书,只看书不说话,让妈妈很担心。于是妈妈开始萌生了带Claire去周游世界的想法,希望她不仅要看书,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Claire回忆说,旅行确实建立了理论和现实世界的联系,让两者都不再单薄。“无论是书,还是外面的世界,都是学习,两者相辅相成。”
文学、旅行与思考,让Clarie不带任何滤镜地看待这个世界,享受它的美好,也坦然接受它的缺陷。或许她走得很慢,却从未后退。保持求知欲和进取心,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Claire已经默默迭代了好几个版本。我们相信,现在的她,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开阔的眼界,自信而强大,已经收拾好情绪和行囊,朝着更大的世界出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19129547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