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艺术拉下“神坛”拽进现实,只为了“唤醒”更多人
2023届 李烁 Phoebe Li
名校录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佩珀代因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注定要成就伟业,有潜力为我们的世界带来积极的变化,并在时间的沙丘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深国预2023年毕业典礼上,一次温柔而坚定的毕业演讲把Phoebe Li放置于大众目光下。她拥有着远超同龄人的爱与热诚,并以艺术为媒介将它们转化成改变现实的力量,她的每一次进步或改变都牵动着我们的目光……
从深国预出发,她拿下了9所大学的录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佩珀代因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在学术研究上她潜心钻研,在深国预社科组老师的帮助下发表了有关性别研究、神学与美学的论文,在康奈尔大学Adolescence and Emerging Adulthood夏校中取得满分绩点,还以深度报道和视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中国都市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现状调查》获得全球青年观察奖。
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独立艺术家。在深国预创办创意艺术社团,举办了多场个人画展,搭建了个人的艺术网站,创作过一部对抗性别偏见的漫画,也曾担任两部公益微电影的导演。她的艺术作品从未和外部世界失去连接,她把目光投向种族、⽂化、性别和宗教等宏大的议题上,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和生命的张力,演绎生活的况味。
在Phoebe看来,她的艺术理解是伴随着生活经历“同步成长”的,艺术不仅是娱乐,更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正如她所说:“艺术表达和创造性实验一直是我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镜头和媒介重现我的人生经历是我理解世界的方式。”
01
是女性?是金鱼?
摆脱标签化思维束缚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路
Phoebe曾与青年音乐家合作,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游》的女性主义艺术展。
这是Phoebe第一次将油画作品搬上这么大的舞台。伴随着悠扬的琴声,画布上原本隐没在水中的金鱼仿佛在几十盏彩灯的照射下翩跹起舞、纵情旋转。人们有些分不清他们看到的是金鱼,还是女孩。
观感是具象的,但Phoebe的解释抽象且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和金鱼是相似的。”“金鱼是从野生鲫鱼驯化而来的观赏鱼类,是迎合人类审美志趣的产物。这让我联想到现在有些年轻女性,她们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被迫或者主动地成为金鱼一样被观赏、消费的群体。
于是我将女性与金鱼两个意向结合在一起,以油画形式呈现,试图引发一些共鸣。”Phoebe在性别研究上的艺术表达不止于此,11年级的时候,她还策划过一场名为《关爱女神节》的大型艺术展览。据Phoebe回忆,这场艺术展的灵感来自于自己的真实经历。
Phoebe的母亲曾患乳腺癌,在照顾母亲的经历中,她在医院观察到了很多同患乳腺癌的女性心里的羞耻感、焦虑和恐惧。
于是,她担任策展人,召集了100位患有乳腺癌的志愿者,邀请她们当场作画,并将这些画作制作成NFC数字产品进行拍卖,最后将拍卖所得的款项捐给乳腺癌慈善机构,同时还为现场观众提供免费的身体检查。只有当艺术走下神坛,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抱它。透过Phoebe的艺术作品,我们看到了她对生活和世界的洞察与情感,以及她改变世界的初心与热忱。
02
从“审美偏好”到“传播媒介”
艺术媒介的创新觉醒
在Phoebe的成长中,艺术从“审美偏好”到“传播媒介”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时装设计是她七岁时接触的第一种艺术形式,色彩和结构交织,塑造了Phoebe最早对艺术的印象。
后来,她又学习了十年的水彩画。再后来,油画的出现进一步为她构建了一个能够多元化感知世界的途径。然而最终,Phoebe把落脚点放在了多媒介融合艺术(装置、影像和行为艺术)。因为她意识到服装预定形式的限制以及绘画中的二维限制。
在她脑海中,实验精神驱使下的艺术形式创新不可阻挡地开启了——“艺术本该超越一切单一媒介的限制!”她把对服装的理解演变为可穿戴的装置和行为艺术,并将绘画中的形状和色彩延伸到3D世界;她为自己的可穿戴装置《伊甸园》拍摄短片,将艺术在时间和叙事中蓬勃发展;在装置艺术上她善用材料,以铁丝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细心、锋利和戒备,以毛绒面料表现出母亲的精致和温暖,以砖块表达父亲的坚定和可靠……
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有具体和抽象意义的艺术表达的材料,这令她着迷。在《性别刻板印象》的项目研究中,她挑战了漫画与电影两种新的艺术媒介。在《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中国都市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现状调查》的研究中,她将电影语言打磨得更加细致,扩大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力。“当我采访一个在破旧工厂苦苦等待父亲的孩子时,巨大的社会经济差距残酷地冲击了我最初对社会的看法。
这些社会冲突启发了我的行为艺术,它反映了社会与人性之间的复杂性。”“同时我也想起深国预傅院长曾说的——教育就是唤醒。我们作为深国预的学生,享有很多资源和机会,更是担当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要唤醒自己,也要唤醒和推动其他群体,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
Phoebe的艺术创新是一种融合了装置、行为艺术和视频的多元化探索,同时从丰富的世界文化、艺术与社会进程中汲取灵感,传递出一种积极、纯粹而坚定的世界公民宣言。
03
创意艺术 x 社科跨界
带来的跨学科成长
Phoebe是深国预创意艺术社的创始人,她曾发起创意艺术社与人权社的联动,鼓励同学们以艺术形式表达自身对身份认同、自我价值、校园暴力等问题的思考。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今大多数校园霸凌问题往往是由学生间的客观差异引发的偏见所致,因此使学⽣们意识到多元性是消除校园暴⼒的重要且不可缺的⼀环。” Phoebe介绍到。
人权社采访了学校同学及老师,甚至还有宿管老师和校医,鼓励校内每一位成员分享“何为独特的我”“什么使我变得独特”。为了增加结果的多元性,他们还根据不同的种族、文化和宗教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采访对象并记录。
最终,由创意艺术社将调研成果视觉化。艺术风格上则参考了美国波普艺术家Andy Warhol,波普艺术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重复性”。Phoebe和成员们重复绘制了受访者的头像来增强艺术张力,强势地表达出“我们都是独立个体,拥有千姿百态的人生”这一项目主题。
Phoebe说,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不仅从校园层面理解彼此的差异,更是从世界层面了解文化的多元性,从而尽可能的学会消除偏见,相互尊重。Phoebe曾分享过她所喜爱的诗人迪伦·托马斯所说的一句话:“不要温和地进入那个良夜,怒斥,怒斥那光明的消逝!” 在这个时代,深刻影响世界的不是任何可见的财富和物质形式,而是Phoebe所拥有的,让世界充满希望的年轻而鲜活的理想。
以知识和才华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后,Phoebe高昂阔步地等候、迎接那个“良夜”。未来,Phoebe的艺术之路将指向一个更不设限的阔野,给了她无限的空间呼吸、腾挪、充实。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19129547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