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年伯克利100%录取率!近50万播放量原创音乐人Liz:如何在自由沃土淬炼梦想?
2025届 李子轩 Liz Li
名校录取: 伯克利音乐学院、美国MI现代音乐学院)
2025申请季的荣耀簿上,深国预再添璀璨一笔:Liz Li、Jessie Liang、Chris Zhou、Eva Gu四位学子强势斩获4封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这座全球流行音乐学府TOP1的神圣殿堂,再次向深国预学子敞开大门,也让深国预国际音乐中心创下连续六年100%伯克利录取率的传奇纪录。
在深国预,学术与艺术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共生共长的双翼;梦想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可触摸、可践行的成长轨迹。我们以“全人教育”为底色,用匠心耕耘个性化发展的沃土。
当Liz收到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音乐少年的破茧成蝶,更是深国预“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教育理念的璀璨回响。
01
序曲:少年与音乐的初遇
舞台灯第一次照亮少年脸庞时,Liz就知道,自己的人生剧本里写满了音符。
Liz是带着“音乐梦”走进深国预的。儿时那句“我要走音乐这条路”的宣言,在深国预的高中时光里,逐渐从懵懂憧憬沉淀为掷地有声的人生选择。
当同龄人陷入迷茫时,他早已在词曲编唱的世界里肆意探索,甚至成功从深国预琴房走向世界舞台。
“我是Liz,ENFP型人格,开朗、豁达、随心。”当他微笑着自我介绍时,空气里仿佛跃动着音符。 在深国预姊妹学校(深圳IPC国际校区,SIPC)以及深国预的多年时光,这位怀抱吉他的少年早已将“Life is a Stage”刻进生命律动,在音乐中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深邃—— 14岁原创作品《锋利的刀》斩获“新音乐榜优秀新人”,用“斩断青涩迷惘”的锋利意象震撼业界;16岁时7首单曲登陆网易云、QQ音乐等主流平台,47万次播放量背后,是从《重复》的温柔叙事到《Love》的热血宣言的蜕变轨迹。
02
变奏:在自由沃土上野蛮生长
谈及深国预,Liz满怀感激:“我在深国预度过了完整的高中时光。这里为我营造了宽松的环境,让我能够在兼顾学术与兴趣的同时,在独立音乐人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打磨自己的音乐作品。”
深国预成为滋养他梦想的肥沃土壤,助力他书写“热爱即天赋”的成长史诗。 在专业学习上,流行演唱主专业与钢琴演奏副专业的双轨训练,如基石般为他搭建起音乐学习的稳固架构;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则像经纬线,编织出他系统的音乐认知体系。 而最让他珍视的,当属音乐剧社团的舞台。从参演经典百老汇剧目,到担任社长统筹全剧,那些在聚光灯下打磨角色的日夜,让他学会了用多元音乐风格讲述故事,也锻造出从容自信的台风。
10年级时,Liz参演2023年度音乐剧场,在百老汇经典剧目的多个选段中饰演角色,还在音乐剧《Hamilton》中饰演Laurens一角;11年级,他在音乐剧社团的节选表演里,于《Hamilton》中饰演主角Hamilton,同时参演2024年度音乐剧场,在《Grease》中饰演主角Kenickie;12年级,他参演2025年度音乐剧场,在《In The Heights》中饰演主角Usnavi。
“还记得第一次以主唱身份站上学校礼堂舞台,当《锋利的刀》的旋律响起,台下挥舞的荧光棒与心跳共振,那一刻,我更加确信:音乐是值得用一生奔赴的热爱。每一次谢幕时的掌声,都是对热爱的回响。”
凭借对音乐与艺术的执着追随和满腔热爱,Liz收获了诸多荣誉:亚洲偶像少年星光盛典全国总决赛声乐组冠军、第十四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声乐最高荣誉钻石奖、欧洲音乐节国际音乐节声乐比赛二等奖、第十五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特金奖、奥林匹克青少年音乐展演声乐组银奖。
不仅如此,他还参演公益电影,荣获短片类最佳男主角奖。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源于他在音乐学习中的努力与坚持,更离不开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支持,以及在深国预丰富的音乐经历与体验。
此外,Liz第一次参加说唱类比赛“2024深圳高校说唱挑战赛”就荣获第二名,还在2024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声乐公开赛中荣获嘻哈组季军。 在深国预,热爱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被系统化托举的职业理想。从百老汇音乐剧《Hamilton》《Grease》《In The Heights》主演到社团社长,从墨尔本国际器乐声乐大赛一等奖到国际声乐公开赛嘻哈组季军,深国预以“Music Season音乐季”等职业化艺术实践,让他在真实的演出场景中打磨出“零失误”的舞台掌控力。
03
高潮:GPA逆袭与梦想共振
高中前两年的“松散”曾让GPA亮起红灯,直到伯克利夏校的橄榄枝唤醒了紧迫感。
深国预的教育者始终坚信:“没有掉队的学生,只有尚未匹配的成长节奏。”而Liz的“双轨冲刺”之路,正是深国预“个性化培养”理念的生动实践—— 白天在琴房用Logic Pro录制创作更多的原创作品,夜晚在教室通过学术导师定制的补修计划提升GPA。国际音乐中心与学术部门的无缝联动,让音乐训练与课业提升并行不悖。 深国预的教育者用行动诠释“全人教育”的温度,彻底打破“艺术生难兼顾学术”的固有认知。 而深国预国际音乐中心主任、声乐导师Winson不仅是Liz的“伯克利引路人”“专业领路人”,更化身“成长合伙人”——不仅逐句打磨参赛曲目、研究他偏爱的说唱节奏型,而且还亲身陪同飞往北京面试现场。
这种亦师亦友的陪伴,让专业训练场域充满人性温度。 正如Liz所说:“我的种种突破源于深国预给予的‘自由探索 + 专业支撑’的双重底气。而面试候场时Winson老师递来的温热茶水,化作了具象的托举力量。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学校没有要求Liz在音乐与学术间做取舍,而是用制度性支持搭建起梦想的双跑道:音乐季的舞台允许他释放艺术天性,学术辅导室的灯光为他照亮知识盲区。 当教育者愿意蹲下身倾听每个灵魂的成长节奏,当制度设计能够承载多元发展的可能,所谓“全人教育”便不再是停于纸面的理念,而是化作茶水的温热、琴键的余温、台灯的暖光,实实在在地托举起每个孩子。
04
终章:从深国预到伯克利
“选择伯克利,是因为这里能让我的音乐既保持东方底蕴,又获得与世界对话的能力。”Liz的选择,折射出深国预国际音乐中心一以贯之的教育哲学——做真正的国际化音乐教育,让学生带着文化之根飞往世界舞台,在多元碰撞中成为中国声音的诠释者。 拿到录取通知的他,早已勾勒出清晰的职业蓝图:在伯克利主攻音乐制作与流行演唱,延续《锋利的刀》中“打破枷锁”的创作母题,尝试将古筝音色与电子节奏碰撞出新的可能。 而深国预早已为他铺就跨界基石——国际音乐中心的“双学位”课程,让他在音乐表演之外,已系统学习音乐管理、音乐治疗等交叉领域,为未来成为“全能型音乐人”埋下伏笔。
作为他的良师益友,Winson老师感慨万千:“从校园琴房到伯克利的国际舞台,他始终在突破边界——既深耕流行演唱、音乐创作等专业领域,又在音乐剧主演、阿卡贝拉合唱、舞台导演等多元体验中打磨综合素养。他天赋卓越却仍勤奋深耕,不仅将其音乐天赋、个性与价值观深度融入原创作品,还乐于在不同领域挑战自我,这与深国预全人教育理念高度契合。随着他从学校走到社会,从国内走向国际,从‘音乐生’蜕变为‘独立音乐人’,未来成长空间不可限量,值得期待。”
连续六年伯克利100%录取率,深国预用三个“不定义”重新定义音乐教育:
- 不定义风格:从流行、嘻哈到阿卡贝拉,支持每一种音乐表达的可能性;
- 不定义路径:既培养舞台表演者,也孕育音乐制作人、教育者、疗愈师等多元职业方向;
- 不定义成长:拒绝“唯技法论”,通过音乐剧、原创音乐展、社区公益演出等场景,让音乐成为认知世界的语言。
我们始终相信,成长不是流水线式的雕琢,而是以全人教育为根脉,以个性化培养为甘霖,让天赋如藤蔓般自然攀援。 在这片摒弃“标准化答案”的自由沃土上,无数个“李子轩”正在诞生——他们用琴键丈量世界,用旋律书写青春,在学术与艺术的双螺旋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19129547636